2016年年底,英国《自然》杂志盘点了2016年的十大突破,人工智能成为其中之一,并且列举了三个内容。一是AlphaGo战胜李世石,二是一种人工智能能够在没有任何先前知识(未学习)的情况下在伦敦地铁上导航,三是人工智能的机器翻译使错误减少了大约60%。
盘点的同时也是对未来的希望和预测。各国媒体,无论是科技的还是大众的,以及全球的多数专业人员大都认为,人工智能将领衔2017年或未来的岁月。《自然》杂志列举的人工智能翻译既是一个重点,又潜藏为一个节点。
人工智能翻译(机器翻译)是通过让机器深度学习把一种抽象符号系统记录和表达的知识、文化、智慧转换为另一种符号系统,这是人工智能涉足人类文明和思维并与人类深度竞争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或许才能看到,谁是主宰天下的高手,而让人工智能替人干脏活重活显然已经太低级了,不足以彰显人类文明的高度。
人工智能翻译想要达到的高度和目的其实是在纠正福楼拜的观点:科学与艺术在山麓分手,然后在山顶汇合。但是,人工智能若让科学与文化在山麓下就结合,就有可能把人类文明和精神提高到崭新的高点。人们对人工智能涉足人类的文化和精神世界寄予厚望,在于物质产品的产出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更容易为人工智能经过学习就能充分掌握,但精神产品的创造最为复杂和个性化,例如文学创作、哲学思考和思辨(作品)、作曲、绘画等。流水线的机器人容易产出和使用,但生产和创造精神产品的人工智能却难以制造。
让人工智能学习翻译仅仅是生产初级精神产品,如果这一步能走好,意味着人工智能或许可以涉及精神产品的深水区。例如,可以写小说、作诗、作曲等。不过,现阶段的人工智能翻译达到的高度是,在某些方面,谷歌研发的人工智能翻译系统对人类语言的应用和转换上已经接近人的翻译水平,将法语翻成英语或将英语翻成西班牙语的时候,人工智能翻译系统和人的翻译几乎不相上下。
然而,这还不足以证明人工智能可以媲美人的翻译,更不可能全面取代人的翻译。即便人工智能翻译系统和人的翻译不相上下,但在语义转化方面还没有涉及更深和更广的语言翻译问题,也即还不可能解决语言哲学的一些本质问题,如语义和语法的深层结构与浅层结构,以及语言的风格等。
人工智能翻译和人的翻译相当只体现在语义的浅层结构上,在涉及深层语义上,即便是人的翻译也可能会出现问题。语义的深浅层次可体现在词义上以及风格上。以词义而言,母语为汉语的人当然知道山麓和山脚、山巅和山顶的差异,是诗意、雅致与平淡与直白的差异,如同deliver与pass的差异一样,即便人工智能可以学习,但对一些连人都难以区分的深层语义就可能束手无策了。
还有更多令人工智能翻译头痛的事。语言不只是表达语义还要传达情感,当涉及情感,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和“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时,人工智能翻译能否把这些语句中对情人和故土的情感表达出来?同样,语言不只是表义,还体现了每个个体在生活中的个性化学习和打磨之后所创造出来的独具个性的作品(包括所有的精神产品),并且有模仿。若人工智能软件遇到“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和“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如何翻译出其中的差异、借鉴和相似相同之处?另一方面,语言的深层义既体现为歧义,也表现为比喻义,当面对“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时,人工智能翻译系统能否把其中的比喻义化为英语中相似相同的语句。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人工智能翻译如果要让科学与文化相结合并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而,我们无法轻易地说,人工智能会战胜人类,尤其是在创造精神产品上。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0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