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炫善
韩国翻译家、汉学家
文炫善于1995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进修中文,那一年的经历让她在亲自观察、了解中国的同时,也为她与中国的缘分埋下种子。在机缘巧合之下,她走上了翻译中文作品的道路。在接受专访时,文炫善讲述了她在中国求学与最初接触中文作品翻译的经历。同时,她针对中韩两国图书出版市场、译者翻译技能的提升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您与中国的缘分是从何时开始的? 请您分享印象深刻的中国故事。
文炫善:我与中国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3年前。1995年,当时我是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历史系三年级的学生。在选择双学位课程时,我选择了中文专业。虽然我已经在高中时学过一年多的中文,但是当时自己和几乎全部毕业于外国语高中的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其实很不容易。于是我决定休学来中国进修中文。
在同系学姐的推荐下,我来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中文。对我来说,这一年的学习生活是非常特别的。我是独生子女,家中没有兄弟姐妹,来到中国的这一年是我第一次独立生活,更是第一次在国外生活。在这期间,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每天都有令我感到新鲜的事情发生。当时的我对中国的一切都很感兴趣,那时的情景到现在也历历在目。当年我在课堂上观看了电视剧《过把瘾》,渐渐开始认识当代中国;每天早上上课之前,我都会在教学楼后面的餐饮摊上买一碗馄饨;那年秋天,我第一次坐硬座火车去山西大同,后来又游历了云南。
不过是短短一年的经历,可当时的所思所感仍然熨帖在心头。那好像是颗小小的种子,在我的心田里发芽,然后慢慢成为花开满山的景色。现在阅读中国文学、观赏电影电视动漫时,我也总会感觉自己就身临在作品描绘的时空中。
我在学习外国语言和外国文化时非常重视亲身经历。说实话,虽然我在韩国国内攻读中文硕士、博士,但是除了那一年在北京进修中文的经历,我几乎没有再次来到中国的机会。非常幸运能在20年前亲自周游中国,亲眼观察真正的中国,这段经历十分宝贵。
记者:您的第一部翻译作品是什么以及您如何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技能?
文炫善:我的第一部翻译作品是台湾作家王文华的《倒数第二个女朋友》(这本翻译小说于2007年,被韩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Naver选为“今天之书”),那个翻译机会是我偶然得到的。
2004年春天,我在博士课程结束后准备写论文时,父亲突然离世。我成为了一家之主,需要承担起经营家庭的责任。那时的我非常迫切地需要一份可以在家完成的工作,这样既可以赚取生活费,又能同时进行博士论文写作。
当时在出版社工作的学妹向我推荐翻译中文小说,平时喜爱阅读中文小说的我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刚开始翻译时,我对翻译家这一群体的了解并不深入,认为他们只不过是理解中文并且喜欢阅读小说而已。但是后来我渐渐发现,翻译家还要具备极强的语言功底,而这种功底要求翻译家同时精通中文与韩文。
我第一次完整翻译一部小说的过程并不是十分顺利,对此我十分感谢我的学妹给予我的帮助。 她从头开始,一步步地指导当时对翻译出版工作一无所知的我,她是我成为翻译家的“引路人”。对译者来说,能够遇到优秀的编辑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编辑会为译者提供更好的出版方向,而这些可能都是译者自己不能考虑到的部分。我也十分感谢我的同班同学,他们会指出我翻译的不周之处,让我在不断修改、精进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与自我检查能力,为我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承担翻译工作的译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目前,我的翻译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向展开:第一,以第一读者的身份向韩国读者推介值得翻译的中文文学作品;第二,通过赏析中国古典和当代的人文经典,分析、理解当代中国的文化心理;第三,按照我经过详细分析得出的对中国古典和当代文化的理解,为韩国读者观察、理解真实的中国提供新的视野。
记者:您如何在翻译工作中真实、客观地反应中国文化以及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文炫善:到目前为止,除了之前在北京进修中文的一年,剩下的时间我一直在韩国国内读书、工作。虽然不能长时间居住在中国,切身感受中国文化,但是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专业研究中国文化的研究员。因为虽然我身不在中国,但我的心一直在中国,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的变化,能够感觉得到中国的“气息”。
通过中国电影、电视和新闻,通过在中国的同学、学妹学弟和中国留学生提供的种种信息,通过阅读和研究相关主题的最新研究论文,虽然不能直接接触到中国,但我能够大致掌握当今中国的情况,并且预测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当然,现在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能当作小小的自我安慰,希望自己终有一天有机会“身在此山中”。
记者:在您翻译中文作品的过程中,您认为目前工作的难点是什么?
文炫善:我以翻译家的身份在韩国工作了14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过种种事情,也听说过不少的信息,了解到许多有关翻译出版的情况。比如,部分我翻译过的作品最后却没能实现出版,对于那些有翻译价值的优秀作品,我觉得十分遗憾;我也曾听说过有的翻译经纪公司会故意压低翻译费用,从而赚取高额中介费,并且交给年轻译者过多的工作量,榨取他们的劳动力。
韩国部分出版公司在无法经营,甚至是破产或者倒闭之后,会故意隐瞒旗下翻译人员, 让他们继续为自己工作。包括拥有十几年翻译经历的我,往往也在完成翻译工作后无法得知后续的相关程序和出版信息。因为韩国还没有明确出台有关翻译出版工作的官方规章制度,还未建立保护个人翻译者、给予他们工作生活保障的法律体系。
我认为目前在韩国工作的中韩翻译家所遇到的最大工作难点是,韩国和中国的图书出版市场完全不同。具体来说,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第一,韩国和中国的图书市场规模不同;第二,韩国读者对中国文学的理解程度还较为浅薄,所以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关心程度相对不高。
本系列文章由中国文化译研网与国际出版周报共同策划,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025-01-02
2025-01-01
2024-12-31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