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著名汉学家、中国问题专家马豪恩(Jorge Eduardo Malena)将于6月19日-6月28正式入驻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马豪恩教授在多个研究领域成果斐然,他身兼阿根廷天主教大学中国研究项目主任、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研究员、萨尔瓦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系主任等多个重要职位,同时还是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拉美汉学家理事会成员以及军事专委会成员。他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问题,是阿根廷中国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所撰写的《中国:大国的构建》一书,获得第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并在阿根廷国内外主流杂志发表80余
讲座预告 | 【阿根廷】汉学家马豪恩:新时代的拉中关系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国内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助力探索国际化研究课题,世界汉学中心特邀世界著名汉学家白乐桑(Joel Bellassen)教授于2025年6月3日-15日入驻中心,并开展“法国汉语教育经验与国际中文教育新趋势——著名汉学家白乐桑教授专题工作坊”。
中国-希腊“文化遗产研究、汉学与中国研究和翻译研究”双学位博士项目是希腊首个专门针对中国与希腊文化遗产保护及研究的高端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由希腊汉学中心依托北京语言大学汉学与中国学专业和爱奥尼亚大学地缘文化分析实验室(GEOLAB)负责实施,该实验室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文化遗产与安全”(Cultural Heritage and Security)教席的科研执行机构。
汉学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是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外国的历史文化碰撞之后派生出来的一种学问,是中国文化另一种形式的自然延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与区域研究的勃兴,国别汉学的发展呈现出多维度的学术图景:既植根于本土学术传统,又交织着国际学术网络的动态影响。在徐宝锋教授领衔下,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及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提供学术支持,世界汉学中心依托自有资源数据库与海外汉学家团队,通过大量权威数据和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各国汉学研究
图志